考试报名信息,云课堂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高中 > > 高二 > 内容页

高二地理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模拟题及答案

2020-06-24 00:30:02高二访问手机版345

  【导语】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一、教学进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二、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的任务,显得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免费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地理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模拟题及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

  一、选择题

  2016·山东胶州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资源禀赋B.经济结构

  C.开发战略D.能源结构

  2.关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中部向西部地区转移

  B.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完成东部向中部地区的转移

  C.西部地区没有技术密集

  D.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

  3.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①家乡投资②政府合作

  ③能源供应④土地价格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以技术、资金、劳动力为主;中部地区以劳动、资源为主;西部地区以资源为主,造成产业转移的D。第2题,读图可知,A、B、C项错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故选D。第3题,由题文信息中介机会的定义可知,选A。

  答案1.D2.D3.A

  2016·河南开封三校联考下图为我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数码与下列地理事项组合正确的是

  a.产业与技术扩散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c.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A.①c②a③bB.①a②c③b

  C.①a②b③cD.①b②a③c

  5.下列案例不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是

  A.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

  B.北京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

  C.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D.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

  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了区域工业发展方向。①表示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应a产业和技术扩散;②表示加工型区域向其他区域提供的c工业最终产品和高技术产品;③表示资源型区域向外提供的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选项B正确。第5题,本题考查了区域经济联系。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是在京津冀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经济联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属于京津冀区域与区域外进行的联系。选项C正确。

  答案4.B5.C

  2016·福建莆田一模近年我国提出产业转移的相关据此完成6~7题。

  6.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区位优势是

  ①劳动力廉价②资源丰富③技术先进④土地租金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产业集中布局的目的是

  ①促进专业化②取得规模效应③实现资源共享

  ④扩大城市规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

  解析第6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不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但具有资源优势;另外中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要低于东部地区。第7题,产业集中布局利于加强协作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可以促进专业化,取得规模效应。产业布局方式选择目的在于利于产业发展,与城市规模关系不大。

  答案6.D7.A

  二、非选择题

  8.2016·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

  2阐述“东

  3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吸引投资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等。

  3劳动力成本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原因:

  9.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

  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6省2市,管道总长2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川气东送线路示意图

  1指出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

  2简述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

  3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解析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沿线

  答案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

  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创新导向题

  命题角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

  对接2014·浙江文综卷,1~2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预计2018年通水。根据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该工程

  A.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

  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

  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的水源地

  D.因地势原因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

  2.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B.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价降低

  C.在千岛湖作为取水口,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

  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

  解析第1题,可用排除法来作答。该输水线路基本与富春江流向一致,则可自流;九成以上线路为隧洞,说明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杭州附近有水库,应该是其水源地。故A项正确。第2题,依上题分析,千岛湖水直达杭州,则水质有很大改善。注意沿线采用管道输水,不会对沿线水质、水量有太大影响。

  答案1.A2.C

  [对接2015·广东文综卷,414~5]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3~5题。

  3.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

  4.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7个油库中容量。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D.运营成本低

  5.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3题,由4题,油库扩建,归根结底是与市场需求量大有关。第5题,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答案3.B4.C5.B

  命题角度二产业转移

  对接2016·课标,3~5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读图,回答6~7题。

  6.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A.耐克制鞋B.可口可乐饮料

  C.通用汽车D.波音飞机制造

  7.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强设计、研发、提高自主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知识。注意从材料和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抓住材料中企业的去向东南亚、非洲和图中信息,不难得出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最有可能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备选项中只有耐克制鞋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故选择A项。第7题,该类企业的发展与降低能耗,改善基础设施关系不大。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B项正确。

  答案6.A7.B

  对接2014·海南地理卷,1~3下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状况。完成8~9题。

  8.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地区②阶段Ⅰ经济发展水

  ④甲地区的低端产业转移到了乙地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图中箭头“→”表示产业转移,某产业发生转移的原因是

  A.阶段Ⅰ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B.阶段Ⅱ甲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数量多

  C.两阶段甲地区市场更为广阔

  D.阶段Ⅰ后期乙地区该产业的区位优势殆尽,而甲地区区位优势明显

  解析第8题,阶段Ⅰ甲地处于产品的低端,乙地A正确。第9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力的价格、素质及数量,市场、内部交易成本及政策、税收等;阶段Ⅰ乙地经济发展水平优于甲地,乙地区的高端产业转移到甲地区,主要是劳动力因素,乙的市场更大,A、C错;阶段Ⅱ甲地产业升级,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B错;阶段Ⅰ后期乙地区因劳动力价格上升,生产成本高,该产业的区位优势殆尽,而甲地区该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区位优势明显。D正确。

  答案8.A9.D

  【二】

  一、选择题

  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读我国S省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的是

  2.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S省区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方向可能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解析第1题,由题文可知,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那么就业结构等于产业产值结构比比较劳动生产率,结合两图,可以看出2009年第一产业产值约占20%,比较劳动生产率约0.4,就业结构约为50%;第二产业产值占50%,比较劳动生产率为3,就业结构为20%;第三产业产值约占30%,比较劳动生产率约为1,就业结构约为30%,故选B。第2题,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所以S省区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方向是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故选A。

  答案1.B2.A

  2016·河北唐山统考下图为京津冀城市一体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在一

  A.知识型区域B.加工型区域

  C.资源型区域D.贸易型区域

  4.同京津相比,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人才密集B.交通便利C.地价便宜D.市场广大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天津市从河北获取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从北京获得产业与技术支持,进行产品加工,工业最终产品与高端技术产品输往北京,故天津应为加工型区域4题,与北京和天津相比,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土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大,用工、用地的成本低廉,能够吸引对劳动力需求较大的产业落户。

  答案3.B4.C

  2016·宁夏银川一中期末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回答5~6题。

  5.该地区枸杞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6.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第5题,题干所问为自然原因,而“6题,宁夏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坡地开荒不会导致水蚀严重而是会导致土地荒漠化:该地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酸雨主要和工业生产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与农业结构调整无关。

  答案5.D6.C

  二、非选择题

  7.2016·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图1为陕西省某区域略图。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材料二“秋淋”连续4天出现降雨,且降雨量达到20毫米及8月中旬后开始,最晚可持续到10月上旬。陕西秋雨具有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暴雨多,灾情严重等特点。

  材料三图2为陕西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1简述“旱腰带”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简析“秋淋”的成因,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简析图2所示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五方面进行,还要注意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成因。读图,“旱腰带”地区位于渭河北部,黄土高原的边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且蒸发量大,因此春旱很严重。地形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第2题,秋季,大陆气团势力增强,南下的冷空气与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加上地形秦岭的阻挡,使锋面滞留而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华西秋雨不利于玉米3题,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从“经济的可持续、生态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三方面入手。根据图2分析,从经济可持续角度,农业结构调整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国内外市场;从社会可持续角度,发展经济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从生态可持续角度,提高林果业比重上升,降低种植业比重,有利于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降水季节变化大,春旱严重;地形破碎,起伏大;植被

  2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加上秦岭的阻挡,使锋面滞留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华西秋雨不利于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收获和小麦播种,以至减产。

  3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收入。林果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比重下降,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

  8.2016·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第五次模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

  1分别说明上图所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该地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生产面积缩小,即草地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第2题,东侧的长白山区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山区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3题,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蔬菜不宜储存,过去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主要是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冷冻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时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购买力增强。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答案1变

  2长白山区:①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②山区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从而保障玉米带的稳定生产。

  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蓄洪防旱,涵养水源。

  3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蔬菜不宜储存,过去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

  近年大量

  创新导向题

  命题角度一区域农业发展

  1.对接2014·新课标,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

  玉米喜光,苗期需水量少,较为耐旱;拔节后水分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7~9月份,对水分要求极高;到成熟期需水量又偏少。近年来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中70%的种子来自河西走廊的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筛选储存。

  1简述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分析河西走廊发展玉米制种的气候优势。

  3分析水源条件对河西走廊玉米生长的影响。

  4你认为河西走廊是否可以建成玉米制种基地?请说明理由。

  答案1河西走廊地处北山与祁连山之间,为我国中东部地区通向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历是我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目前是联系我国中东部地区与新疆、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重要经贸通道;第一二亚欧大陆桥兰新铁路经过此地。

  2西北内陆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积累;玉米种子收获时节气候干燥,利于种子的脱水干燥;生产

  3春季种植时河流流量小,此时玉米需水量小;生长时节正值河流汛期,冰川融水可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收获期需水量较小,水源条件对玉米的影响较小;冰川补给的河流年际变化小,灌溉水源稳定。

  4是。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玉米种子质量优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家政策扶持,河西走廊的种子可便捷地销往中亚、南亚、非洲、欧洲等地。

  否。要建成的玉米制种基地需要扩大种植规模,河西走廊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大

  命题角度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对接2015·新课标,1~3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左右。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据此完成2~3题。

  2.“两栖”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

  B.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C.产业转移的影响

  D.交通条件的改善

  3.缩小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

  A.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B.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C.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D.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解析第2题,“两栖”群体即农民工,其去城市打工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农民工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离开乡村到城市打工。第3题,由材料可知

  答案2.B3.A

  对接2013·江苏地理卷,28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读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结合相关知识,回答4~5题。

  注: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上述图文材料表明

  A.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快速融入了城市社会

  B.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享受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

  C.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D.农

  5.下列措施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不相符合的是

  A.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B.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

  C.大幅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

  D.各城市大力发展地铁,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解析第4题,图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说明有大5题,地铁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没有一定客流量支撑难以实现赢利,故不适合中小城市发展。

  答案4.C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