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一、教学进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二、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的任务,显得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免费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地理关于地球上的水模拟题及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
一、选择题
2016·山东曲阜一中第三次月考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A.植物蒸腾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强
D.地下径流减弱
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①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既涵养了水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又减轻了洪水给城市带来的威胁。城市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减少了水污染。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上升等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植物蒸腾增强,地下径流增加。
答案1.B2.A
2016·江西南昌十所省重点中学二模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据此并读下图ab,完成3~5题。
a鄱阳湖水系图
b鄱阳湖水位与面积变化的关系
3.在正常年份,鄱阳湖水位
A.5月B.6月
C.7月D.8月
4.据图推断鄱阳湖面积扩展最迅速时的水位高度变化范围
A.-3~8米B.8~12米
C.12~20米D.20米及以上
5.据图推断鄱阳湖的湖盆地形特征
①中部低、四周高
②湖盆浅且坡度小
③湖岸陡峭
④湖盆中有深切的河道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②③
解第3题,根据赣江的纬度位置,可推知鄱阳湖5月份左右开始进入丰水期。第4题,由图横坐标判读湖泊面积扩展最迅速的是500km2扩到3500km2,结合纵坐标此时水位高度应介于8~12米。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及图b,较易得出答案。
答案3.A4.B5.C
2015~2016学年济南市高三质量调研考试读“台湾地区2004年的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图和台湾岛水系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和蒸腾B.水汽输送
C.下渗D.水汽凝结
7.台湾岛地表径流量中约80%的水量不能被控制利用而损失的原因是
①水污染严重
②降水集中
③河道落差大,水流急
④水资源浪费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6题,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和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等环节。图中降水量一部分通过径流流入海洋,一部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而损失,故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蒸腾,A项正确。第7题,台湾省面积较小,位于热带和*带地区,夏秋季节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台湾中部为台湾山脉,地形以山地为主,故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②③正确;水污染严重与水资源浪费严重与题干不相符,故①④错误。
答案6.A7.B
2016·湖南马尾藻海大致在北纬20°~35°、西经35°~70°之间,是世界上一个没有岸的“海”。读马尾藻海的位置示意图,回答8~9题。
8.该海域其实是一片长着马尾藻的异常“平静”海域。海域中的马尾藻随水流呈顺时针方向缓慢的移动。对于该海域异常“平静”的分析最正确的是
A.东北信风对该海域的影响大
B.该海域不在主航道上,船只活动影响小
C.该海域受
D.该海域在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圈中心
9.马尾藻海是一个水温较高的海域,对该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较强
B.该海域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故气温高
C.受海域附近暖流的影响
D.在板块的交界处,海底火山活动强烈
解析第8题,题干信息对“平静”进行了说明,即马尾藻随水流呈顺时针方向缓慢的移动。这与该海域处于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圈中心,表层海水运动速度慢有直接关系。D正确。第9题,马尾藻海域地处D符合题意。
答案8.D9.D
2015~2016学年济南市高三质量调研考试大陆沿岸在不同季节盛行不同方向的风会导致附近海域形成不同性质的洋流。从而使附近地理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下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①虚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深海沟B.岛弧链
C.板块生长边界D.板块消亡边界
11.此季节图示洋流的影响是
A.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使西亚到中国的船只航速减慢
C.使该海域温度升高,影响鱼类生长
D.使该海域附近的污染物向西南方向扩展
解析第10题,据图中的轮廓及经纬度可知,图中的海域为印度洋,大陆为非洲大陆及亚洲大陆;①虚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非洲板块与印度C项正确,D项错误;深海沟、岛弧链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故A、B项错误。第11题,由盛行风向西南风可知,此季节为夏季,图示洋流的性质为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A正确;该洋流能使附近海域温度降低,形成的上升补偿流使表层海水营养盐类丰富,有利于鱼类生长,C错误;夏季,北印度洋洋流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盛行风向为西南风,西亚到中国的船只顺风顺水,航速加快,B错误;受洋流影响,该海域污染物向东北方向扩展,D错误。
答案10.C11.A
2016·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阅读“海河水系图”和“海河各支流径流特征值”。回答12~13题。
河名测站集水面积km2统计年数多年平均径流量108m3径流量最108m3年份108m3年份潮白河苏庄179956218.464.719393.351941永定河官厅434326117.832.219397.161930滹沱河黄壁庄232725622.065.619547.901931漳卫河观台178004017.947.419636.93197912.分析表中数据后判断,永定河为图中
A.①B.②C.③D.④
13.各支流径流年际变化的大小不同,与之相关不大的因素是
A.集水面积B.统计年数
C.植被状况D.夏季风强弱
解析第12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永定河集水面积,径流量最低,结合图中水系判断,不可能为①③,故A、CD错。图中②纬度较高,上游位于山脉背风坡,径流量在四条河中最低,故选B。第13题,各支流径流量年际变化的大小不同,主要和集水面积、统计年数、植被状况等有关,各支流都位于温带季风区,夏季风强弱影响差别不大,不是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故选D。
答案12.B13.D
二、非选择题
14.2016·四川乐山第一次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我国甘肃、新疆及中亚通往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材料三塔什库尔干县城位于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河宽谷也称塔合曼盆地中,海拔3050~3100米。县境8611米,世界第2高峰;北侧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称为冰山之父。县城年均温1.6℃,冬季漫长,无夏季;谷地位于雨影区,年降水量仅70毫米。距县城附近有一片沼泽,眼前是的石头城及远处的慕士塔格冰山。
1描述图示区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河流总体特征。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
3据材料三,简析塔什库尔干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描述图示区域”即指我国2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主要从不同自然带的分布,同一自然带的分布方面分析如何受地形影响。第3题,沼泽的成因主要从易积水、不易排水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1河流稀少河流密度小,多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
2海拔不同,水热状况不同,自然带不同;南坡为向阳坡,光热充足,相同自然带在南坡分布较高;北坡为阴坡和迎风坡,降水多,有针叶林带森林分布,雪线比南坡低。
3位于宽谷盆地周围冰雪融水形成的山麓地下水溢出带;宽谷盆地内地表平坦,排水不畅;纬度较高且海拔高,气温低,地表水不易蒸发;气候寒冷,土质黏重,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15.2015·广东江门调研阿拉伯半岛是世界的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无常年河流,被称为无流区。下图为阿拉伯半岛地形图。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该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原因。
2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用水来源及其成因。
3有专家提出在本区实施人工增雨以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你认为是否可行,并阐释理由。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无流区的形成原2题,本题考查本区域生产生活用水来源。人类3题,本题考查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治理措施。这是开放性试题,理由与观点匹配即可得分。可行,主要答题角度是其可以解决本区域缺水问题。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工增雨可以增加水量,缓解当地缺水问题,所以可行。不可行,主要答题角度是本区域实施人工降雨的不利因素。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的水汽少,
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海拔低,无冰雪融水;地形平坦,沟谷发育少,流水不易汇聚;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易下渗,因而形成无流区。
2甲地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原因: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或出露地表,便于利用。
3不可行。理由: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少,人工降雨成本高。
或可行。理由: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工增雨可加大水量,缓解当地缺水问题。
创新导向题
命题角度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对接2015·新课标,9~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图。
材料二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该处河流能注入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过程要从四个环节分析。第2题,日变化可从图中降水的时刻变化看出;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就是要分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垂直运动。第3题,首先明确洞庭湖对环境的作用,再来分析面积减小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海陆间循环。太平洋海面蒸
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减小,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2.对接2013·重庆文综卷,13、2012·新课标,4~5读“大盐湖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判断大盐湖流域水循环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简述大盐湖的主要补给类型及水位季节变化特征。
3大盐湖具有湖面南高北低、盐度则北高南低的特点,为什么?
解析第1题,由图示知,大盐湖流域位于北美西部高原山间盆地,由于海拔高,加上周围山地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因此,该流域水循环类2题,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大盐湖流域地表湖泊不发育,但有冰川、积雪融水和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是比较稳定的补给水源;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此外,还有山地降水的补给。第3题,河流淡水对咸水湖水或海水具有明显的稀释作用。
答案1陆地内循环。大盐湖流域处于高原山间盆地,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山地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春季水位升高,夏季升至最
3南部注入径流多,具有抬高水位、稀释盐度的作用。
命题角度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接2013·新课标,9下图所示海峡的最冷月平均水温北侧为-1.7℃,南侧为2.1℃;最热月水温北侧为5~8℃,南侧为15~20℃,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海峡南、北两侧水温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洋流
C.季风D.海陆位置
4.该海峡航行条件较差的原因是
①冬春多大风②夏季有浓雾
③夏秋多台风④冬季多流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第3题,由经纬度位置知该地位于日本北海道渔场附近,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故应选B。第4题,该区域纬度太高,台风对其影响较弱。
答案3.B4.C
对接2016·江苏地理卷,19~20读世界某海域示意图和南半球赤道附近大气、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甲海域中
A.①洋流的形成主要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B.②洋流所经过海区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C.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D.④附近的渔场形成与经过的密度流有关
6.下列图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两岸等水温线位置不同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B.图中大气环流左侧近地面气压较高,右侧近地面气压较低
C.图中右侧水温异常降低时,B处沿岸海域鱼类大量死亡
D.图中右侧水温异常升高时,B处降水增多
解析第5题,②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比流经海域水温更高,故等温线向南弯曲:①洋流为南赤道暖流,主要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影响而形成;④附近的渔场形成与上升流有关;B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第6题,图中右侧水温异常升高,即出B处降水增多。
答案5.B6.D
【二】
一、选择题
2015~2016学年济南市高三质量调研考试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的岩球地质公园,其实不是大理岩,而是花岗岩。图a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
A.甲B.乙C.丙D.丁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图a中的岩石类型为花岗岩,其类型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图b中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丁为喷出型岩浆岩,甲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故B项正确。第2题,该景观地表的岩石为花岗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为风化作用;图b中①表示的是风化作用;②表示的是变质A项正确。
答案1.B2.A
2016·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阅读某地区地质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经历过的主要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岩浆侵入-褶皱运动-侵蚀搬运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褶皱运动
C.固结成岩-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
D.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4.图中显示抗风化侵蚀能力的地层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3题,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是沉积岩层形成后,发生了褶皱运动。岩浆岩切断了沉积岩层,岩浆岩层没有挤压弯曲的形成,说明是褶皱运动后形成的。图中沉积岩层、岩浆岩层都有缺失,说明在岩浆活动后,被外力侵蚀、搬运。根据图中岩层形态,图示地区经历过的主要地质过程C。第4题,读图,图中①岩层处被侵蚀成谷地,故A错。③是后来沉积作用形成的,故C错。④岩层没有出露地表,不能判断,故D错。②岩层处形成山岭,显示抗风化侵蚀能力,故选B。
答案3.C4.B
2016·广东湛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图1是某处嶂石岩景观的素描图,呈现出自上而下呈三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2中的①~④所示图例Ⅰ~Ⅳ分别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5~7题。
5.图例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
A.ⅠB.ⅡC.ⅢD.Ⅳ
6.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地壳抬升D.冰川侵蚀
7.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2类似的是
A.华山陡崖B.海蚀崖C.雅丹地貌D.峡湾地貌
解析第5题,读图2可知,III最先遭受侵蚀,说明III岩性最松软,故选C。第6题,太行山东侧为半湿润区,降水较多,外力作用应以流水作用为主,故选A。第7题,华山陡崖为断层所致,为地垒;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峡湾地貌为冰川地貌;海蚀崖为海蚀地貌,故选B。
答案5.C6.A7.B
2016·四川省邛崃高埂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上海是世界的六大“都市经济圈”之一,具有“东方明珠”的美誉。在这片肥沃的三角洲上,环境人口容量很大。读下图,回答8~9题。
8.陕西有“黄帝陵”,河南有“炎帝陵”;但具有“东方明珠”的上海周围却没有留下任何“炎黄足迹”,其原因是
A.适逢B.间冰时期,洪灾频繁
C.秦、淮以南,缺少食物D.江三角洲尚未形成
9.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甚至停止……,其原因不正确的叙述是
A.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
B.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
C.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
D.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
解析第8题,由海岸线的变迁可知,“炎黄”活动期间,长江三角洲9题,本题选“不正确”项。
答案8.D9.B
2016·陕西西安碑林区一模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
A.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
B.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
C.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
D.地层形成顺序是③②①
11.据图中信息推测,湖
A.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
B.冬季水位高是因气温低蒸发弱
C.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
D.对丙河的流量仍具有调蓄作用
解析第10题,据图可知,甲处以岩浆活动为主,并非变质作用,故A错误;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为河流的堆积地貌,故B正确;丙处受流水侵蚀形成凹岸,故C错误;先形成沉积岩再有岩浆侵入,所以①处于顺序最后,②地层位于③之下,所以②最先形成;形成顺序是②③①,故D错。第11题,该处出现断层,湖泊可能是构造湖,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故AB错;湖泊水位的上升和下降,与流域面积无关,故C错;图中湖泊位于丙河下游,对丙河无调蓄作用,故D错。
答案10.B11.A
2016·湖南高三四校联考读下图,回答12~14题。
12.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断被侵蚀B.先侵蚀,后沉积
C.不断有泥沙沉积D.先沉积,后侵蚀
13.有人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
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B.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
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
D.辽河下游流速变快
14.下列关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GIS技术获取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影像
B.利用GPS技术分析辽河河口形态变化规律
C.利用RS技术监测辽河河口的形态变化
D.利用GPS技术模拟辽河河口形态未来的变化
解析第12题,读图可以看出,随着历史发展,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第13题,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输送泥沙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增加,因此海岸向南推进。第14题,获取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影像和监测辽河河口的形态变化主要利用RS技术;分析辽河河口形态变化规律和模拟辽河河口形态未来的变化主要利用GIS技术。
答案12.C13.B14.C
二、非选择题
15.2015·山东济宁一模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
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3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
2河道弯曲,流速较缓,导致泥沙易沉积;人为加高堤坝。
3F岸。原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岸受侵蚀作用较强。
创新导向题
命题角度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对接2015·新课标,10~11、2016·新课标,8~9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1~2题。
1.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堆积地貌的判读。根据文字材料叙述,“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4世纪以前的海岸线离海洋方向最远,说明在公元4世纪以后都经历了海洋的侵蚀过程,乙处4至12世纪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说明堆积作用为主,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以侵蚀作用为主,只有丙处海岸随着时代的推移,一直在向海洋深处延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第2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判读。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说明以侵蚀作用为主。4至12世纪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说明堆积作用为主,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C。
答案1.C2.C
对接2014·山东文综卷,12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最终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图2是图1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分水岭从I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成3~4题。
3.图1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
A.aB.b
C.cD.d
4.图2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
解析第3题,根据图2可知,分水岭西高东低,所以ab流向cd而发生河流袭夺现象,导致ab下游的a段水量减少。第4题,该区域河网密集,流水作用明显,分水岭从I经Ⅱ演化到Ⅲ,最终被切穿,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
答案3.A4.C
对接2016·课标,9读我国南方某河谷剖面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地层中
A.①处地层受变质作用明显
B.②处地层年龄最老
C.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D.④处地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6.甲、乙两处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
解析第5B。第6题,由河谷特征知,甲处沉积,乙处侵蚀,河流曲流处凸岸沉积,凹岸侵蚀,故甲处于凸岸,乙位于凹岸且河流为自西向东流,结合指向标,故应选A。
答案5.B6.A
对接2015·天津文综卷,3~4、2014·北京文综卷,6~7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7~8题。
7.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⑥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
8.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A.花岗岩B.大理岩C.页岩D.砾岩
解析第7题,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C项正确。第8题,岩浆具有很高的温度,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石灰岩会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7.C8.B
9.[对接2014·天津文综卷,7、2012·安徽文综卷,351]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宁夏平原是由于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地堑构造基础,由于黄河堆积作用而成。第2题,AB地处河流上游河段,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河谷地带比两侧低,导致等高线向上游弯曲;CD地处下游河段,受河流堆积作用影响,河谷附近比两侧高,等高线向下游弯曲。第3
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颗粒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