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信息,云课堂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作文 > > 初中作文 > 内容页

怀化市2021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2018年怀化语文中考题及答案)

2022-12-03 00:56:00初中作文访问手机版945

本文有云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 怀化市2016下期高三期考试卷 语 文 命题:怀化市三中:向益梅 沅陵一中:全文凤 审题:怀化市教科院:于合长 鹤城区教研室:蒋海燕 湖天中学:舒丽群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前段时间,广西南宁一名青年失恋后录制了一段视频,说自己“难受”“想哭”,却因口音之故,听起来像“蓝瘦”“香菇”。结果,这两个“新词”一夜爆红,在很多新媒体上刷了屏。 ②两个一时之间的热词,折射网络对语言的冲击。应该说,互联网进入中国的这20多年,尤其是社交媒体兴起的这几年,可能是汉语变化最为集中、最为巨大的时段。很多发端于网络的词语,展示出汉语的不同可能性,也赋予了这种古老的语言以现代的活力。 ③语言是一条有生命力的河流,时时处处,总有新的语汇和表达汇入,才保持了它旺盛的活力,赋予它对时代的刻画能力。正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新词,大多数时候可以秉持乐观、宽容的态度。毕竟,新语汇的形成,需要沉淀和研磨,大浪淘沙才能出现“信达雅”的新概念。新词汇、新表达能否留存下来,时间会给出客观的回答。君不见,曾经的网络热词,很多早已消失在了词语的密林之中。   ④不过,这绝不意味着,对于“野蛮生长”的网络热词,可以一意纵容、曲意逢迎,乃至培土追肥,助力稗草疯长。“蓝瘦”“香菇”,毕竟只是无伤大雅的戏谑,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不少词汇,却起源低俗、意义恶俗、表达粗俗,如把国骂“翻译”成谐音的文字之类,已经可说是“网络脏话”了。对于这类新词、热词,就不能听之任之了。   ⑤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有着一定语言“选择权”“定义权”的社会成员,却未做此想。比如,很多词义不佳、不雅的新词,在公众人物、公共空间和不少媒体的不断提及、反复使用中,反而长盛不衰。   ⑥忧心于此,绝非是有语言洁癖。试想,一些涉脏涉黄的所谓新词,在孩子们那里脱口而出,难免会让人哭笑不得。试想,若干年后翻看我们的书籍报纸,满版皆是“火星语”“颜文字”,会不会哑然失笑?再试想,一些低俗的新词广为传用,又让人对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作何观感?那种一味标新立异、忽视汉语传统的“时尚”,那种传播奇词怪语乃至低俗语汇的“风潮”,一方面可能影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与纯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对社会文化产生负面影响。   ⑦中华文明能成为人类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汉语汉字功莫大焉。使用规范汉语,是传承文化、赓续传统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文化、弘扬传统的前提条件。当此之时,应加快制定相关法规,建立起“话语约束”的有效机制,在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等重要领域正确、规范、有序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正是汉语在我们时代能够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   ⑧对新语汇、新表达,既能拥抱也有选择,既要宽容也不纵容。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取舍之间,把握坚守与改变的平衡,让语言的大河既澄澈明净,更奔涌向前。 (《 人民日报 》2016年11月17日 04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网络词语的不断涌现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社交媒体的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B.对新词不必过分干预,因为语言会融合、创新、淘汰,最终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 C.我们不拒绝语言的插科打诨,但也不纵容语言的粗鄙化、低俗化、反传统倾向。 D.汉语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而使用规范汉语,是传承文化、赓续传统的重要内容。 1.D。解析:原文表述为“功莫大焉”,指功劳大,但非决定性作用。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结构严谨,由“蓝瘦”“香菇”引出论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明确提出中心论点,一气呵成。 B.下面的事实论据可用于第②段末尾: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就曾使用“蛮拼的”“点赞”等网络语汇。 C.作者在文章中针对“野蛮生长”的网络热词,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与看法。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论证,化抽象为具体,表述婉转而说服力强,使论述有权威性。 2、D。解析:张冠李戴,“使论述有权威性”是道理论证的作用。 3.下列做法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记者协会把“卧草”“我日”等一批网络用语列入负面清单,倡议媒体和网站不使用。 B.某位大学教授在微博发文:不接受“逼格”成为时代的文化沉淀。 C.中文报刊媒体在标题中频频使用三个词:“屌丝”、“逗比”和“叫兽”。 D.两会代表委员发言中出现了“达尔文死海”“脑计划”等一系列“新词”。 3.C。 http://www.yuzhulin.com/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青年网北京电(记者 李正穹陈琛) 9月25日,世界最大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宣告落成启用,它位于中国西南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全名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 这项凝聚中国天文人二十多年梦想的大工程,建造耗时仅5年半,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更领先世界同类设备20年。 (一)   起点,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   “希望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可以建造新一代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大射电)。”   在会上听到这个想法,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的南仁东只冒出一个念头:“别人都有自己的大射电,我们没有,咱们也建一个吧!”   大射电,当代中国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尖端设备,在对更遥远的宇宙空间、天体运动进行更精准探索时不可或缺。然而,1993年的中国,仅在北京、上海等地建有40米、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文学家如果想使用大射电,只能去美国、欧洲。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天文学足以让每个中国人骄傲。只是,这辉煌的时间属性是“曾经”。“现代天文学领域,中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在设备不足、不够先进的条件下,这几乎已成定论。   为了改变现状,为了扭转颓势,为了弯道超车,FAST拔地而起,横空出世。 (二)   建设FAST堪称一场现代科研长征,从1994年持续到2016年,一走就是22载。   首先,便是选址难题。   1994年4月,几个人影走进贵州的崇山峻岭。   林深树茂,人迹罕至,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   对于不远万里从北京来到贵州的这几个人来说,贵州喀斯特地貌最可贵的不是秀丽风景,而是这里不仅与世隔绝,电磁干扰近乎零,而且地形条件稳定,岩石透水性极高。   这几个人中的“带头大哥”,就是在给大射电找合适建设场所的南仁东。   在发现贵州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窝凼前,南仁东为了选址,抽了不知多少烟。那时,他最常做的,就是抽着烟在办公室周围找人聊,觉得说得好就记一下。直到有一次,有人向他提到云贵的喀斯特洼地。   南仁东迅速请遥感所出了三百多幅洼地的卫星遥感图,黄黄绿绿的图上显示当地的窝凼。   于是便有了前面那一幕,几个人影不辞劳苦徒步入深林的情景。   自此直到2005年的12年间,南仁东等大射电项目发起人对1000多个洼地进行比选,又实地走遍上百个窝凼,终于选定大窝凼洼地作为台址。   据估算,以当时的道路条件,南仁东们每天最多走1到2个窝凼,晚上回到县城,白天再跋涉过来。 (三)   选址确定只是第一步。   工程成本、难度过高的第二道难题,随之而来。   大口径意味着容纳接收器的巨型馈源舱、数量庞大的反射面板、用于支撑设备的复杂框架……如何破解?   2011年3月5日,FAST正式开工建设。   于是,一项神乎其技的工程开始在贵州深山中高速展开。   反射面系统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4450个反射单元,在射电电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极大提升观测效率;4450个反射单元面板上均有孔洞,既减少风负载,又能提高透光率,对生态环境无公害,还大大降低了反射单元的自重……   一项项创新技术的提出、实现和完成,是FAST对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工程更上一层楼的突破。而这也意味着,中国射电天文学界首次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设备!自此,中国将可以用自己的望远镜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接收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可以观测暗物质;可以测定黑洞质量;可以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突破同类设备的创新技术,除少部分是与国际合作外,FAST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纯度达到99%;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305米望远镜相比,FAST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数据说明FAST对国际同类设备至少保持二十年以上的领先地位!   FAST的建成,将亘古以来深埋于中国人基因的宇宙梦再次唤醒。在探索宇宙极限的道路上,中国人也能喊出这句经典: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4.结合新闻主体(一)的内容,对“弯道超车”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道”指当时中国在现代天文学领域落后世界。 B、“超车”指中国在现代天文学领域有机会赶超他国。 C、中国为了实现“弯道超车”,需要修建FAST工程。 D、 从“跟跑”到“领跑”需要技术上的自主创新。 4.A。解析:“弯道” 是指当时全球环境电波恶化,各国在无线电科学领域发展困难。 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段是新闻的导语,点明了主要事件,并指明这一事件的意义。 B.1993、1994、“直到2005年的12年间”等时间词语清晰地显示了FAST工程的发展历程。 C.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不同的是,本文将现实场景与背景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 D.本文与《包身工》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包身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本文则报道了中国在天文学方面的重大突破。 5、C。本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都将现实场景与背景融合在一起。 6.结合全文,归纳我国建造FAST所取得的巨大成就。(6分) 6、①选址与世隔绝,电磁干扰近乎零,地形条件稳定,岩石透水性极高。 ②破解馈源舱、反射面板、框架等技术难题。 ③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纯度达到99%,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同类设备20年。(一点两分,三点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http://www.yuzhulin.com/ 渭河是一碗汤 秦岭   ①当我相信它是一碗汤时,我已离开了它,却从此有了故乡。   ②始知渭河,源自少时读《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河,指黄河;渭,指渭河。渭河居然与黄河齐名,该有多长,有多大啊!   ③人间就一条渭河,它的根系,它的枝干之始,它的血脉之源,不仅在甘肃,就连发源地也在天水眼皮子底下的渭源县,渭源渭源,可不就是渭河的源头嘛!而我们村子距离渭河的直线距离,不到二十公里。当再次重温渭河两岸有关伏羲女娲、轩辕神农、秦皇汉武的种种传说、典故、民谣时,渭河突然变得更加陌生了,就像失散多年的爷俩突然路遇,更多的是惶恐和局促。原来世界并不大,别人拥有的太阳,也在我们东边的山头升起,别人拥有的月亮,也照样在我们树梢挂着。   ④仿佛一觉醒来,我在渭河的远与近、大与小和它与生俱来的神秘里流连忘返。难道渭河刚刚从渭源鸟鼠山奔涌而出,就是这等八百一十八公里的长度、十三万多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并横穿八百里秦川从潼关扑入黄河吗?非也!五百万年前,如今的渭河流经之地,居然是黄河古道,黄河从兰州向东,经鸟鼠山继而东行。渭河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它的源头恰恰在“定西苦甲天下”的西部最干旱地区,它一路走来,途经甘、宁、陕三省的八十多个干旱区县,拾荒似的玩命汇集沟壑崖畔之下眼泪一样的一百一十多条支流,而这些支流大都不是地下水,而是从天而降的星星点点的雨水,他们伴随着季节而来,伴随着闪电与雷声而来,伴随着大地的渴望与喘息而来……   ⑤我信了这句老话: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实质上是“渭河之水天上来”。   ⑥沧海桑田,没人知道黄河到底改道多少次,但渭河始终伴它风雨同舟,一往情深,像搭在黄河肩头的一袋面。   ⑦“其实,渭河就是一碗汤,喝上,啥都有了;喝不上,啥都没了。” ⑧一条河,一碗汤,真的不用过多解释其中的含义,看看农耕以来渭河流域的灌溉情况,至少一半的答案在这里了。汉武帝时期修建的龙首渠,使四万余公顷的盐碱地得到灌溉,年产量增加十倍以上,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地下渠,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的首创。而截至二十世纪末,关中地区类似性质的灌溉工程,万亩以上的灌区近一百一十个,自西向东基本连成了一片。皇天后土,有一口水,就有一株苗,就有一缕炊烟,就有一碗汤,就有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指望。   ⑨渭河流到如今,早已瘦了,皮包骨的样子,到底相当于过往的几分之几和几十分之几,我没了解过。当风光一时的“八水绕长安”的曼妙景致只能在梦中去感受时,当“宋代从岐陇以西的渭河上游采伐和贩运的木材,联成木筏,浮渭而下”的壮观只能从史料中寻觅时,现实的渭河,会让你肝肠寸断。   ⑩“渭河干了,咱就没汤喝了。”一位陕西农民告诉我。   ⑪这些年,一个汉字紧紧攥紧了我这颗单薄的心,这个字叫“济”。“引滦济津”是因为天津没水了;“引黄济津”是因为滦河没水了;“引长济黄”是因为黄河没水了;“引汉济渭”“引洮济渭”是因为渭河没水了……我去过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引汉济渭”工程现场,高超的现代工业技术把莽莽秦岭山脉从根部洞穿并延伸九十八公里,然后利用二百公里的管网,把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水一分为二引入关中平原,汇入渭河……应约撰文,我迟难下笔,后来想到的标题竟是两个字:血管。   ⑫血,与其说受之于父母,不如说,受之于一碗汤。   ⑬大地苍茫,耳边仿佛传来故乡的声音:“娃,喝汤来——” (选自《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19“大地”副刊,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是一篇抒情色彩较浓的散文,从中我们能真诚地感受到字里行间作家对渭河的依恋、感激和赞美。 B.文章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写出了渭河支流众多水源丰富,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渭河滋养大地的赞叹之情。 C.文章第⑧段引用了汉武帝时期修建的龙首渠工程,旨在说明渭河流域对大地的滋养,是生命之水。 D.文章第⑪段列举了“引汉济渭”“引洮济渭”等一系列调水工程,用意是说明渭河流域水源的枯竭。 E.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7.BD。(4分)B.“渭河支流水源丰富”错,渭河的源头是最干旱地区,水源并不丰富。D.列举南水北调工程用意不仅仅是说明渭河流域水源的枯竭,更是作者的忧虑,作者在疾呼人类要重新认识自然,继续为生存与发展,去关爱“母亲河”。 8.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简析它的表达效果。(4分) 应约撰文,我迟难下笔,后来想到的标题竟是两个字:血管。 8.血管一词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渭河和调水工程比喻成血管,形象生动,(2分)突出了河流就是我们的生命源泉,警示人类珍惜水资源,关爱“母亲河”。(2分) 9.作者慨叹:“渭河就是一碗汤,喝上,啥都有了;喝不上,啥都没了。”然而“渭河流到如今,早已瘦了,皮包骨的样子”。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9.⑴渭河滋润了大地,哺育了生命,是生命之源泉,表达了作者对渭河的感激和赞美。(2分) ⑵现代经济发展造成了河流枯竭,水资源短缺,饱含着作者的隐忧。2分) ⑶作者意在提醒我们: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珍惜水资源,关爱“母亲河”。(2分)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馆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步行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宋庠兄弟见其文,自谓弗及,与为布衣交。 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故事,殿廷唱第过三人,则首礼部选者,必越次抗声自陈,率得置上列。吴育、欧阳修号称耿介,亦从众。镇独不然,同列屡趣之,不为动。至第七十九人,乃从呼出应,退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自是旧风遂革。 文彦博、富弼入相,诏百官郊迎。镇曰:“隆之以虚礼,不若推之以至诚。陛下用两人为相,举朝皆谓得人。然近制,两制不得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愿罢郊迎,除谒禁。”议减任子及每岁取士,皆自镇发之。又乞令宗室疏属补外官,帝曰:“卿言是也。顾恐天下谓朕不能睦族耳。”镇曰:“陛下甄别其贤者用之,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虽不行,至熙宁初,卒如其言。 举苏轼谏官御史谢景温奏罢之举孔文仲制科文仲对策论新法不便罢归故官。镇皆力争之,不报。即上疏曰:“臣言青苗不见听,荐苏轼、孔文仲不见用,无颜复立于朝,请谢事。” 镇清白坦夷,遇人必以诚,恭俭慎默,口不言人过。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笃于行义,奏补先族人而后子孙,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兄鎡,卒于陇城,无子,闻其有遗腹子在外,镇时未仕,徒步求之两蜀间,二年乃得之,曰:“吾兄异于人,体有四乳,则儿亦必然。”已而果然,名曰百常。少受学于乡先生庞直温,直温子昉卒于京师,镇娶其女为孙妇,养其妻子终身。 其学本《六经》,口不道佛、老、申、韩之说。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九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苏轼/谏官御史谢景温奏/罢之/举孔文仲/制科文仲对策/论新法不便/罢归故官/ B.举苏轼/谏官御史谢景温奏/罢之/举孔文仲制科/文仲对/策论新法/不便/罢归故官/ C.举苏轼谏官/御史谢景温奏罢之/举孔文仲制科/文仲对策/论新法不便/罢归故官/ D.举苏轼谏官/御史谢景温奏罢之/举孔文仲/制科文仲/对策论新法不便/罢归故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时中国盛产各种麻类而棉花产量很少,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只有穿麻、葛织物。“布衣”借指平民百姓,是古代等级制的集中体现。 B.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是对君主父系男性血亲的称呼。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历代就此规定不一。历代均专设官衙来主管宗室事务。 C.兄鎡,卒于陇城: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不同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大夫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D.契丹:契丹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曾建立契丹国,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镇不汲汲于功名。考中进士,作为礼部报奏的第一名,他没有按照先例,越次自陈,即使同僚多次催促,他也不为所动。 B.范镇心系国家,积极建言献策。他建议减少任子及每年取士的人数,还请求命令宗室及远亲补任地方官,但后者未被采纳,朝廷始终没有像他说的那样做。 C.范镇重视道义。同乡人有不能够完婚、下葬的,就替他们主持;庞直温的儿子死后,范镇奉养庞昉的妻子终身。 D.范镇很有才华。薛奎赏识他,认为自己在蜀地的收获是得到了他;宋庠兄弟看到他的文章,自己以为比不上他,契丹、高丽都传诵他的文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两制不得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愿罢郊迎,除谒禁。 ⑵臣言青苗不见听,荐苏轼、孔文仲不见用,无颜复立于朝,请谢事。 10、C。 11、C。《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 12、B。“朝廷始终没有像他说的那样做”错,到熙宁初年,终于像他说的那样做了。 13. ⑴根据两制规定,不能到宰相住宅,百官不能偷偷拜见;希望废除郊迎礼节,废除拜谒禁令。(“诣”“间”“罢” “谒”每处1分,句意1分。) ⑵我进谏青苗法的事情不被采纳(听从),推荐苏轼、孔文仲不被任用,无脸再在朝中立足,请求辞职。(“不见听”“ 不见用”“谢事”“状语后置”每处1分,句意1分。) 译文: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一见面就喜欢他,让他住在自己的府中,使他和子弟们讲论学问。范镇自己更为谦让,常步行到薛奎的府门,过了一年,人们不知道他是帅府的宾客。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回答说:“得到一个不平凡的人,将会以文学闻名于世。”宋庠兄弟看到他的文章,自己以为比不上他,和他成为好朋友。 范镇考中进士,礼部报奏为第一名。按照旧例,在殿庭中报出中举的人名字过三人,那在礼部选为第一名的人,一定越过次序大声自己陈述,大多能被安排为上等。吴育、欧阳修号称耿直,也和众人一样。唯独范镇不这样,同僚多次催促他,他不为所动。到第七十九人,才随着呼名出列答应,退而归列,不说一句话,殿庭中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从此旧的风气就被改变了。 文彦博、富弼入为宰相,诏命百官在郊外迎接。范镇说:“与其以虚礼隆遇他们,不如以至诚对待他们(与其用虚礼尊重他们,不如用最真诚的心尊崇他们)。陛下任用他们两人为宰相,整个朝廷都认为得到人才。然而近代制度,根据两制规定,不能到宰相住宅,百官不能偷偷拜见;希望废除郊迎(在郊外迎接的礼节),废除拜谒的禁令。”建议减少任子及每年取士的人数,都是从范镇开始。范镇又请求命令宗室及远亲补任地方官,仁宗说:“你说的是对的。只是担心天下说我不能和睦亲族而已。”范镇说“:陛下甄别其中贤能的人加以任用,不埋没他的才能,这就是和睦亲族的方法。”虽然暂时没有实行,到熙宁初年,终于像他说的那样做了。 荐举苏轼为谏官,因御史谢景温上奏而罢免;举荐孔文仲为制科,孔文仲应对问策,述说新法对百姓不利,结果罢归旧官。范镇都大力为之争辩,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便上疏说:“我进谏青苗法的事情不被听从,推荐苏轼、孔文仲不被任用,无脸再在朝中立足,请求辞职。” 范镇清白坦荡,必定以诚心待人,恭敬俭朴谨慎静默,不说他人的过错。面对国家大体,决断国家大义,心平气和而语言雄壮,常常打算随后而死,即使是在皇帝面前,也不屈服。重视道义,奏补时先族人而后子孙,同乡人有不能够完婚、下葬的,就替他们主持。哥哥范鎡,死在陇城,没有子嗣,范镇听说他有遗腹子在外地,范镇当时没有做官,步行在两蜀之间求访,二年才找到,他说“:我的哥哥不同于常人,身上有四个乳房,这个小孩也必然如此。”不久果真如此,小孩名叫百常。范镇从小随乡先生庞直温读书,直温的儿子庞昉死在京师,范镇让孙子娶庞昉的女儿为妻,并奉养庞昉的妻子终身。 范镇的学问本于《六经》,口不讲佛教、老子、申不害、韩非的学说。契丹、高丽都传诵他的文章。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http://www.yuzhulin.com/ 谒金门·双喜鹊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①。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注释:①萼(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词牌用“双喜鹊”,“双”字极好地衬托出少妇的孤单,突出闺怨主题。 B.喜鹊是吉祥的象征,多次报归期却都错了,少妇在惊喜在总是失望,突出少妇在失望中独守空房的凄凉。 C.“尽做”可理解为“只要”,“着”理解为“安放”,诗人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绯侧淋漓尽致。 D.光秃秃的枝上已无花可落,东风却依然逞凶肆虐。词的末尾,以景结情,总括全篇,承上作结。 14、BD。A“词牌”应为“标题”。C、“尽做”应为“假如”应为假设关系,而非条件。 15.“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其艺术上达到很高境界,试做简要赏析。(7分) 15、梅花凋谢了,孤零地沾在墙角,青又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2分)用“瘦雪”比喻梅花,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凋零衰败。(1分)“一痕”既写孤独,又蕴含空漠无依,(1分)“墙角”是环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写照。(1分)该句融情入景,少妇青春易逝,红颜将老,内心深处的悲凉和无奈跃然纸上。(2分)(记分说明:翻译该句记2分,三个词的解读,每个1分,最后的总结2分) 六、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⑵杜甫在《登高》中用“ , ”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的复杂感情,融入诗句中。 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老子》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荀子在《劝学》中也说“ , 。” 16、⑴伛偻提携。⑵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⑶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②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上接受采访时的自然表情,竟给她带来了不虞之誉,凭借采访时的搞笑神态,傅园慧迅速成了“网红”。 ③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决赛中夺得了时隔12年后的又一个奥运冠军,对此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女排精神又一次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④从“只剩一年寿命”到“使用替身”,这些谣言煞有介事,将希拉里渲染成了一个即使当选也无法履行职责的重病患者,然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传言并无根据。 ⑤我们总是抱怨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没有责任感,其实责任感要从小培养,要给孩子担负责任的机会。 ⑥ 去年初去世的杨绛先生,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上成就卓著,然而她淡泊名利,多次谢绝各种荣誉,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7、B。①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舍弃(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②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③过分夸奖。溢,过分,超出。此处贬词褒用。④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对象错误。⑤“漠不关心”指一点也不关心。⑥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仰:仰望。止:句末语气词。意为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后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 1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新形势下,我们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库维护好、利用好、开掘好,决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决不能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 B、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此法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18、A。语序不当,应是“开掘好、利用好、维护好”。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 ①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是主体的心灵 ③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④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⑤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 ⑥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 A.⑤③④②①⑥ B.②①④⑤③⑥ C.⑤③①⑥④② D.②①③④⑥⑤ 19、A。首句末尾说“意境与意象”“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据此可找出⑤语意与之衔接最紧,⑤中的“这”很明显承上文指代“特征”;②中有“这种主客观的统一”明显承④而来,②在④后;“而是”前面应该有“不是”,恰好是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一种欺骗行为。因为使用兴奋剂的药物与方法会让使用者在比赛中获得优势, ① , 运动员们不再处于平等的同一起点。使用兴奋剂, ② ,使服用者心力衰竭、激动狂躁,成年女性男性化,男子过早秃顶,患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③ ,如冲动、攻击、易激惹和猜疑,也可导致妄想性精神病。使用兴奋剂不仅损害奥林匹克精神,破坏运动竞赛的公平原则,而且严重危害运动员身体健康。国际奥委会严禁运动员使用兴奋剂。 20、①这种违法行为不符合诚实和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或“使用兴奋剂既违反体育法规,又有悖于基本的体育道德. ”或“使用兴奋剂使体育比赛变得不公平”) ②将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极大的危害, ③长期使用常导致人格改变(长期使用会出现严重的性格变化) (评分标准:对一空给1分,对两空给3分,对三空给5分,意合即可) 2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请根据下面的图示把中秋节的有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6分) 2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这天。(2分)在这一天,人们常吃月饼、赏明月、放天灯等。(2分)表达自己期盼“花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望。 (2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虽然整形失败的案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但丝毫没有影响整容业的异常火爆,而在整形的队伍中也不乏高中生的身影。据了解,整形热的出现,主要在于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 2015年身为阿里巴巴掌门人的马云,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这样介绍马云:“深凹的额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副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颜值时代,是“造脸”还是“修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读:】 颜值时代,人们为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机遇而装扮容貌——“造脸”,在这些人看来,“我的形象我作主”,别人无可非议。而“修心”即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优雅的气质,磨砺心志,增加内涵,不忘初心,奋然前行。究竟是“造脸”好,还是“修心”佳?人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各人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但社会的主流会认同“修心”。 【审题立意】 1、切合题意:从思辨的角度出发,在肯定“颜值”的前提下凸显修心的重要。 ①修心养“颜” / 用实力“造脸” ②颜值社会,更需“修心” ③颜值诚可贵,修心价更高 ④颜值时代,修心为首 ⑤在看脸的时代学会修心 2、符合题意:赞同修心,热情为修心点赞。(没有论及或否定“造脸”) ①修心终能赢得未来 ②修心,扬起自信的风帆 ③修心养性,守住真我 ④修心提升人格的内在美 ⑤万物之“美”皆源于“心” 3、基本符合题意:赞同修心,否定“造脸”。 ①“造脸”不如“修心” ②愿为“修心”不修脸。 4、不符合题意:仅赞同造脸好,或者赞同造脸否定修心,视为偏离题意或不符合题意。 请各阅作文的学校,阅卷前一定要组织老师商讨评分标准,力争统一。作文阅卷教师要从文章立意、结构、内容、语言四方面,严格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拉开差距,杜绝打保险分。

云课堂(www.e-laoshi.com)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