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云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 中考阅读篇1:2017年中考语文科目专项专攻练习:议论文阅读
2017年中考语文科目专项专攻练习:议论文阅读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白剑峰 ①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②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③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 ④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科学的禁区,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这种探索也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⑤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分关注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因而,他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作风浮躁,急功近利。此种短期行为,注定只会催生“学术泡沫”,而无益于人类的长远进步。事实上,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的“突围”,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守。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怀着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纷华。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学之果,最终被历史铭记。 ⑥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懂得了这一点,中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14、根据第①节内容,指出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的具体含义。(2分) 15、结合原文,说说你对“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这句话的理解。(2分) 16、指出第③④节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17、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括一下“诺贝尔精神”。(4分)
中考阅读篇2:2017年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每个人都有影响力2017年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查一路 ①不是只有明星或政坛人物才可以引领潮流或掌控局面,我们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影响力。只是普通百姓的影响力往往不够明显,不够闪光和耀眼,也不那么立竿见影,但千万别因此忽视了普通人的影响力。 ②一位外国农学博士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种树,一直种到97岁,每天在中国的恩格贝种树10小时。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同胞有7300名志愿者来到恩格贝种下树木300多万棵,染绿黄沙30万亩。一个人,20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洲——这就是影响力。 ③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不去细心体察,你就很难发现。 ④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了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大婶的一个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个大婶先把他的一只鞋的鞋带解开,擦完等他付了钱才系上。这个细节让他不得不怀疑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一定是有人擦完鞋没付钱跑掉过。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 ⑤最终,他把企业办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获得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⑥我儿子每次饭前便后都很认真地用洗手液洗手。有时候时间紧,我就试着和他商量:就不能稍微马虎一点吗?他很果断地摇着头说:这怎么可能,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⑦可想而知,这是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影响力。在有些人的意识中,幼儿园老师不就是带孩子玩玩嘛,有那么大影响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她们的教育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 18、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在文中论点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关键信息的提炼概括能力。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段的内容。(2分)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组织语言提炼筛选信息的能力。 20、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命题意图】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掌握。 21、你的父母对你的行为习惯有怎样的影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3分) 【命题意图】结合学生生活谈体验。 参考答案: 18、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评分说明:(2分)准确得2分。 19、7300名外国志愿者在他们农学博士的影响下,把恩格贝沙漠一角变成绿洲。 评分说明:(2分)意思相近、表达简洁准确得2分。 20、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作用: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的道理。 评分说明:(2分)论证方法、作用各1分,都答正确得2分。 21、示例:我的父母每天干活很辛苦,从不乱花一分钱,因此,我从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生活很简朴。 评分说明:(3分)父母习惯1分、影响各2分,任意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中考阅读篇3: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岳阳楼记》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对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雾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范文正公集》。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属:通“嘱”。 7、胜状:胜景,好景色。 8、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9、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10、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11、大观:雄伟景象。 12、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3、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4、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极,尽。 15、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16、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18、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19、淫()雨:连绵的雨。 20、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放晴。 22、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25、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8、景:日光。 29、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1、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32、锦鳞:美丽的鱼。 33、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36、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7、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38、何极:哪有穷尽。 39、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 40、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41、求:探求。 42、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43、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5、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46、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47、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48、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文后练习: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乃重修岳阳楼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6、微斯人,吾谁与归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胸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2)文中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一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第五段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遥相呼应;第二段描述了岳阳楼之大观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览物而悲和喜的描述;接着议论抒情,在与古仁人之心的类比中卒章显志。 2、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字各指什么内容? 3、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与谁归?”的慨叹,周敦颐《爱莲说》中也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试比较二者的感慨有何区别。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反映了古仁人旷达胸襟,这种胸襟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尤为重要。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打算怎么样做,才能拥有这种胸襟。 6、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答案 1、(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对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前者指“迁客骚人因不同景物引发的“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情,后者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 3、范仲淹通过此句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周敦颐只是表达了对知音甚少的感慨,范仲淹则是慨叹忧国忧民的人太少 4、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5、可围绕“战胜自我”、“摒弃私心”、“胸怀天下”、“志向高远而豁达进取”来谈 6、略
中考阅读篇4:2017年中考语文科目专项专攻练习:古诗词赏析2017年中考语文科目专项专攻练习:古诗词赏析 1、(2016·黄冈)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魏大。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2、(2016·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释】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本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下阕写由观塞而引起的悲愤感慨。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阕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解析】“澹烟衰草有无中”,淡淡的轻烟,连天的衰草,隐现于辽阔的蓝天之下,这里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荒凉凋零。同时也是词人面对朝廷孱弱、北伐无期的现实的一种悲凉情绪的流露,而并非表达了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阕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解析】“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这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没有体现触觉角度。 3、(2016·丽水)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寄子由①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归去奈愁何”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 4。(2016·东营)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释】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③钓舟:指行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别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示例:构思一:新颖别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别”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近观,由所见到所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脉络贯通,水到渠成。__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别写静景动景,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写法三:虚实相生。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 5、(2016·济南)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梦觉流莺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在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淡自在)的心情。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透:穿透,石榴花盛开红红如火,艳艳如燃,照理说应该很刺眼,可一个“透”字,加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6、(2016·随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溪①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②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 (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一:相同,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__答案二:不同,《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本诗作者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追求。_ 7、(2016·长沙)阅读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湖①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物象:暮霭、芦苇、田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8、(2016·兰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①轻尘,忙煞看花人。 【注释】①辊(gǔn):像车轮般很快转动。 (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江面绿、柳絮。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常见意象。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飞絮:飞扬的柳絮。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煞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鲜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煞”,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根据情境,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春季百花争艳,看花人目不暇接的状态即可。 9、(2016·温州)古诗阅读。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 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A、“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__B。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个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 10、(2016·吉林)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①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③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住宿(住);过夜。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围绕“独宿异乡的愁思(惆怅、失意);对故乡的依恋”回答__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了对故乡的依恋。
云课堂(www.e-laoshi.com)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