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信息,云课堂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作文 > > 读后感 > 内容页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腾讯公司发展历史)

2022-12-23 15:00:26读后感访问手机版442

本文有云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作者:吴晓波 腾讯官方唯一授权的权威传记,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倾力之作,当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遇上中国财经界最冷静的一双眼睛。读懂腾讯,读懂中国互联网!本书全景式地记录了腾讯崛起的经历,并以互联网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曲折与独特性。从1998年开始创业到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巨头,腾讯以即时通信工具起步,逐渐进入社交网络、互动娱乐、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等领域,在超高速发展的同时亦饱受争议,在“3Q大战”的激烈冲突之后又进一步走向开放……腾讯的发展路径,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人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开始领跑全球。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在线阅读地址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读后感 第(1)篇

《腾讯传》这本书写的还算不错,能看的下去并且看完挑不出什么大毛病的都算好书。

     腾讯的成长发展恰好伴随着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岁月,我们也恰好见证了其商业帝国的扩充过程,见证了诸多项目的传奇典范。所以读起来这本书会很容易被勾起回忆,很多细节都能感同身受。

       一开始小马哥跟几个合伙人创建腾讯的时候,还处于迷茫试水期。企图靠互联网跟传呼机之间构架关系来闯出一片天地。那时候的人很难会预料到,一场黑天鹅效应的龙卷风会把传呼机卷入历史的长河,从此成为科技尘埃。而真正为腾讯指明方向,并引入康庄大道的是他们无意间试水的一个产品——OICQ。这款聊天软件不是主要业务,纯粹是几个程序员出于爱好和兴趣,至于做出来投放市场之后的状况,没人抱特别大的期待。

     这款产品也是模仿,好像基本上腾讯所有成功的产品,都走的模仿再创新这条道路。其实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也都差不多,模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再中国本土化发展适应,最后垄断市场。往往国外互联网产品进入中国后打不过中国的“山寨版”,确实国情不同,人文环境不同,产品的盈利方向和运营理念差别很大。这本书里最经典一句评价“外国人会花钱为自己点一首歌,中国人会花钱为别人点一首歌”。这就是中国人的消费理念,把握住这种心理,才能真正成功。

      很有趣的是,一直以来腾讯的成功的产品总是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出现的。经历过市场考验的产品才是好产品,而互联网市场上,大众的口味总让人始料未及,难以准确规划。

        一开始的OICQ不是主要业务,随后用户量激增,本来是好事,但是腾讯空有一个巨大量级的流量入口,却没有把流量变为盈利的方法。甚至连维持服务器的运营都举步艰难,最后撑不下去了,运营费太大,没有资本输入,到处融资。好歹筹到钱,缓口气,还是得挣钱呀[奋斗],利用qq用户群的庞大群体,总算在移动梦网那里找到一种盈利的方式,但显然依托于别人的盈利方式是站不稳的,腾讯还得找到自己能创收的东西。

      谁都没想到,真正让腾讯爆发式盈利的会是“QQ秀”,现在回过头看,确实是符合当时市场环境的。QQ秀也是模仿韩国的,不过确实挣到钱了,也直接启发了腾讯的各种钻石会员模式。再后来,挣钱的是QQ空间,QQ农场,这种市场爆发都不是主流业务,却收到了奇效。没错,就是我们这些当年的初中高中生做的贡献,引爆市场。[微笑][微笑][微笑]

      后来,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次争端,“3Q大战”爆发。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两家公司对pc端的争夺成为所有人街头巷尾的讨论焦点。

      直到微信出现,腾讯的品牌价值才算真正有了改观。微信也是模仿,也是小团队做出来的产品,一开始不被人看好到现在成为真正的主流,可以说改变了整个很多行业的架构。微信最大的作用是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互联了用户和商家。而且改观了腾讯一直以来的品牌形象,真正的让腾讯有了品牌价值和品牌效益。

     腾讯终于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界的巨头,但是腾讯的产品一定是最好的吗?书里面一直强调马化腾的精神就是用户体验,那么腾讯产品的用户体验真的有那么完美?并不是,腾讯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这只奔跑的企鹅还要奔跑向何方,奔跑多远,一切未知。但,他每日每时每刻都活跃在我们的电脑手机桌面,活跃在我们和亲朋好友和整个世界的互联。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读后感 第(2)篇

一本不错的书,值得花精力一读。

读的过程中透着熟悉感,因为腾讯的成长也伴随了我的成长。腾讯的每一个重要的产品,我都作为用户体验过。但同时也挺好奇,我用过的产品,到底经历过什么,才能来到我的面前。这种强烈的猎奇心理,促使我花了16多个读书币买了这本书。

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它除了满足了我的猎奇心理,还有其他的火花闪过,总觉得还能捕捉到什么。。

于是,我刻意放慢了阅读速度,甚至读了两遍。。

我除了是一个普通用户,也是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员。

有些他们经历过的问题,我们正在经历,如文档缺失问题,如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问题。

有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无处不在的忧患意识,如对用户体验的强烈重视,如快速迭代的产品周期。

有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如模仿或抄袭。

作者以腾讯的发展为事件主线,以小马哥为首的创始人为人物主线,穿插着描述了在中国互联网萌芽和发展时期,做出了尝试,并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人们和产品们。

小马哥及团队低调,务实,自信,坚持,时刻有忧患意识,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勇于改正的品质值得我学习。当然,这一定不是全部,这是作者想让我们看到的。但是也足以说明,成功有偶然因素,但是成功一定不是偶然。

还有很多理念的东西,看的一知半解,或许还会再回来读。

以上。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读后感 第(3)篇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看传记类书籍,但是腾讯这家可以勾起80后集体回忆的最大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互联网公司)还是深深的吸引了我,作者写作具有一定的主观偏向性,将腾讯所有成功的产品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清晰的勾勒,但是对不太那么流行的产品(例如腾讯微博)则一笔带过。看完后不得不说,企鹅帝国的崛起确实仰仗于抄袭,但当被抄袭者与被模仿者纷纷淡出历史舞台时,小马哥带领的企鹅团队却越来越壮大。据腾讯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QQ 月活跃账户达8.77亿,微信月活跃账户达8.46亿,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可能只有马云背后的败家娘们儿们可以与之抗衡。在腾讯刚成立之初,一些持悲观保守态度的人认为“企鹅永远走不出南极”,而现在所有未被腾讯涉足的行业却都在心惊胆战的思索另一个话题困境“我能不能打败那只来自南极的企鹅”。

云课堂(www.e-laoshi.com)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