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云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2800字
并不是一小时,我用了六个多小时才读完此书,我对世界史并不了解,初见也本以为一小时的区区几页纸而已,囫囵带过,但当读到第三章的时候,我又翻回第一页重新拜读了一遍,为加深印象我还写了笔记,合页发现居然用了这么久的时间…
由于对世界史知识太匮乏,此次书评只能用章节总结式写出来了,望书友们不要笑我才好。
文章主要内容写的是以色列的诞生史,公分八章节。
第一章:
1915年12月16日,几个英国人用一根铅笔和一张地图对中东土地进行了分割。巴勒斯坦这个地方被英国人先后卖给了阿拉伯人、法国人和犹太人,这片土地上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开始了战争。1947年2月14日在塞克斯用铅笔画下那条线的32年后,英国人面对自己创造的烂摊子选择了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
对于散落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来说,这里是他们的先辈在一千九百年前生活过的土地,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可能建立犹太人国家的地方。而对于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而言,这里也是他们的祖先生活了上千年的土地。但在英国人眼里,巴勒斯坦这块位于地中海东岸的狭长地域却只不过是国家间博弈的筹码而已。为了国家利益,这块土地可以被随意夺取和分割,然后再作为筹码许诺给不同的政治力量。英国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向各方做出的种种虚假承诺和空洞声明,为日后这片土地上持续数十年的流血和冲突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第二章:
联合国决定采取对巴勒斯坦六个区域进行各占三块的分治方案。犹太人为了千年来的建国希望发动了世界各地有优势的犹太人去57个联合国成员代表那里争取投票。英国也同时宣布在第二年的5月15日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最终,分治方案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表决,成为了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根据这个决议,犹太人有权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
第三章:
1948年1月19日,为了贫困的巴勒斯坦犹太人筹集至少2500万资金,这个了不起的女人果尔达·梅厄来到了美国,在别人都觉得不可能的情况下,梅厄在芝加哥进行了演讲,直至1948年3月离开时,梅厄共筹集了5000万。
最后,让我借用二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
丝毫不夸张地说,巴勒斯坦犹太人将会在内盖夫战斗,将会在加利利战斗,将会在耶路撒冷周边战斗,将会一直战斗到最后。你无法决定我们是否应该战斗。我们已经决定。巴勒斯坦犹太人绝不会对穆夫提投降。我们已经决定,谁也无法改变。你们只能决定一件事情:当战斗结束时,获胜的是穆夫提,还是我们。美国犹太人有能力做出这个决定。这个决定必须在几天内、几小时内尽快做出。
我恳求各位——不要等到太晚。不要在三个月之后才为你今天没有做的事而追悔莫及。现在就做出这个决定。
第四章:
由于很多军火工厂不对犹太人这种没有主权国家的签订合同,斯拉文这个一句英语不会说的灌溉与水利方面的工程师和一个个仅会一点俄文和希伯来文的朋友一起被派往美国,建立犹太人自己的军事工业。不得不佩服犹太人在这个时候所凸显出来的工程能力,斯拉文与阿尔珀只通过图书馆和各类杂志、报刊中搜集资料居然搞清楚了各种武器的生产工序。1945年二战结束,美国处理大量军事设备,斯拉文趁机低价买了很多能够制造武器的机器。但由于禁运,于是找到了了解出口的沙利特,将这些机器拆成了几万个零件,随机夹带在其他货物里运回巴勒斯坦,斯拉文回到巴勒斯坦后把所有的零件重新组装成原来的样子,丝毫不差!解决了海运,施维默同时也自己找人改装了一些军用运输机,犹太人就这样了也拥有了空运。
第五章:
5月12日,本-古里安为首全国理事会10名成员以6:4投票决议立即建国,新国家取名为:以色列。5月14日,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三十年的统治,美国宣布正式承认了以色列的同时,周边的五个阿拉伯国家同时对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发起了进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1947年9月,当阿拉伯国家断然拒绝联合国分治方案时,时任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的阿扎姆帕夏(Azzam Pasha)说过这样一段话:
「政治不是一纸充满柔情的协议,它是双方武力对抗的结果。问题的根本在于,你们用来建立这个犹太国家的力量,究竟能不能超过我们用来阻止你们的力量。如果你们想要一个国家,那就自己去夺取。跟我讨论内盖夫地区的归属是没有用的,想要得到内盖夫,那就去夺取它。如果你们自己足够强大,或者在美国、英国的帮助下足够强大,那么你们自然会得到一个国家。如果你们不够强大,那么自然会遭到失败。」
第六章:
6月7日,联合国派贝尔纳多特进行双方停火谈判,为期四个星期的停火改变了犹太人的命运。
停火生效的前一天晚上,坐在特拉维夫办公室里的本-古里安长出了一口气。以色列总算是挣扎着生存了下来。在四个星期后,他将会带领以色列彻底扭转战场上的形势。
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在很多年后,他们都会念念不忘地说,接受这次停火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第七章:
1948年6月20日,伊尔贡组织通过与法国政府秘密协定获得了诸多武器。但在如何分配上意见不一引起了亚特兰纳号事件,不过幸好贝京坚持犹太人不打犹太人的信念使得新生的以色列避免了一场内战。
对此,几年后贝京在自己的书中写道:
「泪水并不总是从眼中流出的。有时它们从心中流出,就像血一样。
……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命运从未吓倒过我。我从小就饱尝饥饿和痛苦的滋味。无论在他乡还是故土,死亡都时常环绕在身边。但我从来都没有为此流过眼泪。一生中我只流过两次眼泪:在以色列成立的那一天,和亚特兰纳号沉没的那一天。
……
面对敌人时,宁愿流血也决不流泪。但在面对同胞时,宁愿流泪也决不能流血。」
第八章:
为期28天的停火彻底扭转了以色列军事上的劣势,一路厮杀直至7月15日联合国再次呼吁停火。最终在这五个阿拉伯国家中,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拉克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埃及和外约旦虽各自占领了土地但军事上的失利也使得民众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在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输家无疑是巴勒斯坦的70万阿拉伯人成为难民。美国英国忙着对抗苏联,以色列忙着安顿全世界涌入的犹太移民,五个阿拉伯周边国家战争失利后不是忙着政变就是预防政变。最终,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难民采取了制造爆炸声让全世界听到。
在犹太裔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影片《慕尼黑》中,主人公与一名年轻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有过一段对话。他不理解为什么对方会甘愿把年轻的生命浪费在从犹太人手中夺回巴勒斯坦这种毫无希望的事业上。
在电影中,主人公不解地质问这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你真心觉得你们一定回到那片不毛之地上去吗?一块贫瘠的土地、几间简陋的小石屋,这就是你想要留给你孩子的东西吗?(Do you honestly think you have to get back all that…that nothing? That chalky soil and stone huts, is that what you really want for your children?)」
想起自己民族的故土,年轻的恐怖分子眼眶湿润了。他哽咽着,一字一顿地回答说:「绝对是。(It absolutely is.)」
这就是这个从无到有,在阿拉伯人夹缝中生存的以色列国的建立。
无坚不摧的精神,强大的民族使命决定了以色列的建立并不是偶然,这两千多年一路经历着纳粹对600万犹太人的屠杀,与阿拉伯人的数次战争,最终,犹太人在约旦河与地中海之间狭长的土地上生存了下来,欧洲一度放弃他们,屠杀他们,但是以色列活了下来…
每场战争的牺牲品都是无辜的百姓,所以我为我生在一个没有战争时代的国度而感到自豪,唯愿,世界和平…
云课堂(www.e-laoshi.com)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