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信息,云课堂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作文 > > 读后感 > 内容页

寒夜的读后感(寒夜读后感50字)

2022-12-23 15:04:06读后感访问手机版427

本文有云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寒夜》读后感3000字

未读小说便在老师课堂上听过这个故事,“张力巨大的情感世界和深邃曲折的心理世界”是老师论文中提到过的话。

我读《寒夜》,有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受,巴金在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中提到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控诉国名党统治社会,他认为,换一个环境,换一个社会,他小说中的人物会好过很多,巴金无法抛却意识形态而独立对他的小说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他的初衷和我看到的情感涌动是不一样的,即所谓的社会,作家,文本取向是不一致的,文本中飞离作家认识而出现的叙事空间,不单单是社会动荡带来的人生活的灭亡,更是存在个体性格的发展带来的情感走向,我们可以说他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而所谓的国民党统治也不过是环境之一而已,汪文宣,汪母,曾树生三者的性格不仅仅是时代的产物,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生存的内心世界,在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类似于汪母与曾树生的婆媳冲突,这是家庭伦理中不同利益造成的家庭矛盾,是中国千年文化积淀而成的心里通病。

我对于汪文宣这一人物形象,看到更多的是懦弱,是无奈,我想站在他面前对他指责一番,想让摇摇欲坠的烛火光接上更长的蜡烛,我想让他的生活过得可以不一样一点,而我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作者没有给他出路,我对于他的工作也无法想出出路,对于那个动荡的社会知之甚少,也不知知识分子可以有怎样的选择。但是他的身上,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弱,也是自身性格的弱,为人子的弱,这三个弱是老师提到的让我很惊艳的地方,我们不能抛开一切把所有过错归结于那个社会,汪文宣在家庭生活中的软弱是无法忽视的,而这样的软弱更是造成家庭悲剧的重大原因。在母亲每一次和他说起树生时,他首先做的不是让母亲理解树生,指出母亲的错误,而是选择宽慰母亲,甚至答应母亲不让树生回家,“,母亲谈起树生,又发了一通牢骚。他唯唯地应着,他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同时又觉得树生并没有错。”他处于这样的局面时,并没有选择去解决问题,而只是两方都谦让,他没有勇气和力量去解决家庭矛盾。或许是教育的不同与思维的不同导致母亲对于树生的偏见,可是他从来都没有试图去缩小她们二人之间的鸿沟,而这样的矛盾永远都无法消减,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他无力改善局面,也只有在这样的局面中看到家庭毁灭的悲剧。

汪文宣是一个“老好人”,你可以说他是善良的,他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孤傲,他不愿去奉承任何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也可以说他是懦弱的,他被现实压得失去了任何反抗的勇气,不敢反抗社会,也不敢反抗家庭,而那没有一丝生气的昏黄的屋子,早已埋葬了他作为一个人的气息。工作上不敢吭一声,自己认为是假大空的校对文章,却还是在做着,这时候我觉得他连清高都不曾有了,他还不是唯唯诺诺在国名党统治下保留自己卑微的饭碗?他为了生活一方面唯唯诺诺着,为了清高一方面又不曾寻求“别样”的出路,他在自我与社会的压抑中毁灭,甚至提及反抗,或许他都不知道怎样进行反抗。

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过得这样凄惨,“我没有害过人,也没有杀过人,为什么我会过成这个样子?”巴金的答案一定是不合理的统治社会,而汪文宣身上所体现的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苦闷感受以及被生活压迫的软弱性是其悲剧的主要原因,我所看到的,也只是其中一面而已。

对于汪母这一形象,我看到的更多是厌恶与心疼,我知道她对于儿子真诚的爱是无私的,但也看到她对于占有儿子唯一的爱的自私性,她身上有太多封建思想的毒瘤,她对于曾树生的厌恶程度是我所不能理解的,对于汪母来说,一方面,她认为家庭的完整大于个体的自由,但同时她又用自己的行为破坏家庭的完整,她从来都不会试图去理解儿子的感受,她将对于儿子的自私的爱引以为豪,她是在用爱进行捆绑,而汪文宣作为她爱的对象,在她所编织的巨大情感网中得到爱的温暖,又在这样的捆绑中失去他所爱恋的女人。他无法冲破那张温柔而又刻薄的网,这是中国家庭的文化怪圈,也是他为人子为人夫所没有看到的本质现象,更是他软弱而陷于其中的扭结妥协。

巴金在谈《寒夜》中提到的曾树生的形象,是我真的没有从文本中看出来的,又或许那是我不愿意看出的,巴金和汪母一样对于曾树生的工作看作是“花瓶”,对于她的自由看作是她的逃避,将“花枝招展”“贪图享乐”这样的名词赋予曾树生身上,无疑将其沦为道德败坏的女人。为什么巴金认为汪文宣的工作就是尽力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虽然那些事情是荒唐的也畏畏缩缩去做,最后把所有的缘由归结于国名党的统治,却把曾树生置于一个“花瓶”的地位,认为她的认真工作无非就是打扮好让领导看着舒适罢了,我全篇看曾树生,她工作,或者娱乐,都是应该的,她要热闹,也只是想活的有生气罢了,她自始至终都没有答应陈经理的要求,她对方太太说“我还是一个人”,可能她既不答应陈经理却和她工作在一起的行为不太好,可是她还是坚守住了自己,她在结尾说“我要温暖”,只不过是一个女人面对动荡社会无力的渴望。巴金对于曾树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和汪母相像,因为他是处于旧社会男权主义下的个体,其思想仍然带有一种男权色彩。巴金说曾树生的自私在于她只贪图自己的享乐,而我却认为,曾树生和汪母没有办法一起生存,她为什么要“无私”地回到他们身边?

巴金无法给汪文宣出路,又怎么可以苛求曾树生的生活,就是因为陈经理比她小两岁,她们就不可能有爱情么?她和汪文宣是有爱情,可是那样的爱情能让他们在一起生存么?曾树生固然有错,可是一个人要如何忍耐才能接受得了汪母那样的人?可以的话,那不过就是旧社会男权主义下的女性奴隶罢了。曾树生的追寻自由,与封建旧思想的决裂,对于个体生命的探求,个体意识的觉醒,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进步,我们本来就不应该遵循怎样既定的规矩而让自己活在一个没有生气的压抑的地方,她作为母亲是没有做得很好,可是她作为一个人主动追寻了幸福,人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环境,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才能做好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个体首先存在才有家庭的完满意义。

对于汪母与曾树生对立的文化怪圈,这种利益冲突于爱的包围中,是很难决断是非的,因为所有“错误”都似乎有“爱”来将其掩盖。对于人世间大多数事来说,都不是是是非非,对对错错就可以评定的,因为柔情中夹杂着捆绑,“爱屋及乌”并不那么容易,又或者是心境到不了如此的大爱。因为爱你却让你受伤,因为感情让你进退两难无法决断,你不能评定好坏,控诉的时候想到初衷,或是原谅时想到行为,无法给心灵下一个准确无误无愧于心的结论,这种复杂矛盾,在爱中纠缠的故事才是人性,人的自然化让你去爱去嫉妒,人的社会化让你去接受去顺从。爱是人的本能,嫉妒好像也是你的天性,懦弱是你面对社会的无力,自尊是你生存于此的要求。所有构成你矛盾的内心,纠缠与对抗,时而欣喜,时而厌恶,全看是哪种感情占据的上风。

这种对抗融合在内心,全靠一个“爱”字支撑,爱本该柔和,爱却有抗争。

巴金在沉重的生活中描写的个体挣扎,在战争生活为背景下叙述的个体生命形态的发展,不论是新旧文化的对抗,还是人性的互相冲突扭结与妥协,都不是单单意识形态来总结概括的。原始生命力中神秘的人性本质,外在社会文化压抑下人性的扭曲,和个体幸福的追寻的命题互相扭结,形成既相互冲突,又相互妥协的文化圈层,而这一文化圈层中体现在中国家庭的生命体验和传统伦理冲突上。

云课堂(www.e-laoshi.com)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