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云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米格尔街》读后感3500字
《米格尔街》读后
十七个精巧的短篇,用一个孩子的视角,勾勒出了一个贫民街区的人物群像,像一本画册,随意打开,就能看到街区一角一个人物的生存状态。但他们有同样的生活基调,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用那首卡里普索小调来吟唱。抛开殖民地作家的背景,在这部获毛姆奖的作品中,奈保尔更多的是站在世界作家的立场上,去揭示生活的本真相。作品中几乎能读到底层百姓的所有生活内容,贫穷卑微、庸俗可笑、无聊荒谬,心酸无奈以及挣扎的徒劳,当然也有淳朴善良,互助温情,麦家说奈保尔是“以绝望来把握希望”,奈保尔将生活的痛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是要在“绝望当中生出希望”。
十七个短篇,篇篇精彩,文短气长。不同经历不同心态的读者,会从作品中读到不同的感受,下面是我初次阅读时在每一篇篇末后留下的一点体会。
鲍嘉
鲍嘉一个特别普通的名字,他的百无聊赖,他的忽隐忽现,他的哥们义气,感觉就是我们生活中某个弄堂里的一个小人物,他带我们走进米格尔街初识米格尔街的各色人物。
没有名字的东西
我也是更喜欢那个只做没有名字的东西,每天早晨手沾朗姆酒的波普。无奈诗意与梦想总要臣服于现实,波普做了他的选择,生活总有取舍得失。
乔治和他的粉红房子
乔治是极端自私凶狠残暴的人,嘲笑“我”驴脸,让狼狗扑我;毒打妻子和孩子致使第一个妻子死亡,让他的粉红色房子变成一个妓院……他就是那种十恶不赦的人。但他死了之后,他从未融入的那些米格尔街兄弟凑了钱把他安葬了,儿子也参加了他的葬礼。乔治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无比糟糕,而结尾却让我们心生暖意,感到生活是向好的。
职业选择
伊莱亚斯是一个让人心疼和喜欢的孩子,他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面对父亲的毒打,毫无怨言,还能理解“父亲生活的不容易”,“他的心是好的”。伊莱亚斯从小就有一个想当医生的理想,这让米格尔街的小伙伴们刮目,尽管它的努力一再失败,但从未挫败他对生活的信心,最后他勇敢的面对现实,坦然地做了一名马车夫。米格尔街的那些大人们对伊莱亚斯呵护和帮助的态度也让人感觉生活的美好。伊莱亚斯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懦夫
人太容易为名所累,被名绑架。黑人比弗因身材高大,表情严肃,为大家恐惧,渐渐的有了“强大”的名声,他于是也感觉自带威严。有一次帮“我”呵斥了美国大兵。渐渐米格尔街把他当做让本地感到骄傲的人物,比弗也觉得自己堪称这样的人物,这个虚名的外壳越来越坚硬。而“我”偶然发现了他的懦弱,也尽力保护他的强大名声。后来比弗学拳击,打比赛,坚硬的外壳终被击碎。最具深意的是那个打败比弗所谓著名拳击手也只是徒有虚名。
突然想到昨天在滨河公园见到的一个对越作战过的老兵,他立过赫赫战功,现在享受国家津贴,但他举止普通,衣着朴素。骑着自行车带着一个帆布包,每天打点零工修理水电,目的是消遣时间,还喜欢写字画画写作,起两个笔名发几篇稿子,过得自在逍遥。人回归到纯粹做人上,就不会陷进虚名的陷阱。
华兹华斯
这一章让我泪目。那个满是灌木丛的院子,院子里的芒果树、李子树、椰子树;那逝去的女诗人,未降生的小诗人;还有B.华兹华斯留下一首不朽诗作的愿望以及他最后给“我”说的故事;还有“我”像成了诗人一样的看见什么都哭……都深深打动我的心。每一章都是“我”童年的回忆,每一章回忆一个人,这一章,这个人,“我”用情最深,我想B.华兹华斯是“我”文学的启蒙导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护者,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B.华 兹华斯虽然没成为诗人,却在“我”的心灵播下了美好的情谊和爱!
花炮师
摩根像个艺术家的名字,一直被摩尔米格尔街的人们嘲笑,“我”长大后认为他应该受到更多的尊重。首先摩根是个艺术家,每时每刻都在追求美,这种人总会给人疯癫的印象;其次摩根还懂科学,他会做各种花炮,给它们起上诗意的名字。一个既爱艺术又爱科学的人,在生活中常常会表现得不正常,所以他被大家定位为小丑。
哪个人在生活中又没有小丑的一面呢!
泰特斯•霍斯特,中级文学学士
中级文学学士泰特斯•霍伊特当教师授拉丁课,不久课停了;创办米格尔街文学俱乐部,不久俱乐部解散了;在《卫报》上唯一一次上见到他的名字和照片是他自己寄出的一封信。书读过半发现作者笔下的每个人都在自己命运的洪流中拼命挣扎,结局却很悲催,给人一种绝望感。“我”在开头写到“这个男人生来就是国内地方街道委员会活跃而重要的成员。是残酷的命运将他安排到了这个城市。他是天生的游导,哲学家,可以和任何驻足聆听他的人做朋友。”是带有反讽的意味吧。但“我”对泰特斯•霍斯特先生的心存感激,对辜负其寄予的文学厚望的遗憾都是真诚的。这又让我们感到在绝望中生出一点希望。
母性的本能
这一章读的透不过气来。劳拉的尖叫与哭泣划破黑夜的长空,不知上帝又没有看到她的绝望。前几章我们是可以在绝望中生出一点希望的,这一章再也生不出一点希望!奈保尔以《母性的本能》为题,揭示了底层小人物无法改变命运的残酷的社会现实。
蓝色马车
这一章虽然也有生活的苦涩与无奈,但作者还是营造了一种令人感动的温情。乐乐是埃多斯也是米格尔街的欢乐天使。
只是为了爱,爱,爱
不太新鲜的故事,可能我们生活中就有发生,“爱情是什么”?永远没有答案的命题。
机械天才
《米格尔街》糅合了契诃夫式的幽默和特立尼达岛居民即兴编唱的小调,确立了奈保尔作为幽默家和街头生活作家的地位。——诺贝尔奖授奖辞
契诃夫在其作品中以理性主义的基调向人们展示了世界的荒诞和人类生存努力的徒劳。
荒诞在文艺作品中,表现为世界的不可知、命运的无常、人的低贱状态、行为的无意义等等。
米格尔街的很多人就在这种“低贱状态”和“行为的无意义中”,巴库不停地拆卸进口车,巴库太太每天甘愿挨板球棒,还把板球棒保管的很好……
谨慎
又一个可悲的小人物,被欺骗的多了,失去了对任何人的信任,最后只能躲在自己的屋子里与外部世界隔离。可怜之人往往也有可恨之处。
直到大兵来了
戴着假面具生活,时间长了好像成了真面目,直到“大兵来了”。
哈特
哈特是第一个故事中第一个出现的人物,也是在其他故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人物,而且在每个故事中他说的话都很有分量,它好像是米格尔街头较有威望的人物,他总是能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对一些人物下判断,大家也都信他的,“我”也跟着他成长的,生活的一部分是和他相融在一起的。读到结尾,让我们对这个人物很期待,读完之后我们和长大的“我”一样对他失望:“我从没见过像哈特这样享受生活的人。他做的事情既不新鲜也不伟大,事实上,他每天几乎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但是对每一件事都乐此不疲。他还不时地把一些非常普通的事情弄出点花样来。”而且他也打架赌球,最后为女人进了监狱。和大部分米格尔街的人一样无聊和糟糕。“我”也长大了,开始重新认识米格尔街上人的人们,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
告别米格尔街
告别米格尔街,就是告别自己的童年,告别一种生活方式。人总要和过去告别走向新征程,但过去会蛰伏在心底里,特别是童年,它形成每个人的性格底色,甚至是宿命。奈保尔个人生活中脾气暴躁,性格阴郁,公开承认对妻子不忠,对情人施暴,获诺奖时惊世骇俗的发言(“感谢妓女”)应该都与他在米格尔街见到和学到的有关系吧。
在《告别米格尔街》中作者写到“我很失望,倒不光是因为遭到了哈特的冷遇。我失望,是因为我走了,注定要永远地走了,可米格尔街上的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并没有因为我的离开而有丝毫变化。”一成不变的生活,各色乏味的人,徒劳无益的挣扎,快乐倔强地延续……
奈保尔说在西班牙港像米格街这样的街道还有六七个,那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还会有多少米格尔街?
“奈保尔的小说不惊悚,不紧凑,甚至还有点刻意的无趣。如海一般宽广的沉痛潜伏在文本背后,我们却不知它从何而来。”
云课堂(www.e-laoshi.com)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