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云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东京一年》读后感1100字
我很讨厌给作家的一部作品点评,就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格给她点评?!
也不是因为自己的自谦或者自卑的心理,更多的是对于作品的敬畏,我读这本书前前后后用了大概小半年的时候,上半年看了几页,觉得作者在用毫无价值的思考赚钱,就淡淡然地放弃了。这次连续性地读大概也不过是三四个小时而已,我读书很快,有时也对自己这种快速读书的方式有点接受不了,总觉得作者辛辛苦苦小半年甚至小半辈子的作品被我几个小时就亵渎完,很是抱歉。
还是说说《东京一年》吧,散文化、日记化、扁平化。蒋方舟适合写散文,我知道的,现代作家多愁善感的太多,写散文的也就不少,真正要写小说,很难。本书最后附的一则小说,我们可以看出——文笔一般。这也是她为什么一直热衷于写散文、一直热衷于思考自己的原因,尽管她去到了另一个国家,但基本是个没有生活的人,写不出多少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只有空洞、空洞的思考。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大家也看出来了,引经据典,作者读过不少书也吸收过不少的思想流派洗礼,但我每次读到这一块就想赶快跳过,因为总觉得作者的那些关于理论的认知很是浅薄,甚至有些露怯的,所以有一种让你梗在那儿的感觉,不如不读。
关于日记,这确实是蒋方舟的一本日记,但又不仅仅是日记,我也觉得她是很大胆的。除了那种名人大家敢把自己的日记出个书以娱众听以外,还真没几个人敢把日记出书。因为有很大程度上是在骗人的嘛!你说这是你的日记,但隐私的事情你肯定不会写出来给大家看,不过是为了出本书而出了本书。这就让这本书置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像一种既不隐私又不公开的黑户。
扁平化,是我最新研究的一个词,就是思想的扁平化和行为的扁平化。如果这是一本来自清末的平民日记,我也会很有兴趣读一读的,或者这是一个现代的探险家哪怕杀人犯的日记我也是会饮鸩止渴地去拜读一番。
但,这是一个现代的、影响力不大、思想不够深刻的年轻的女作家的日记,我真的没有任何兴趣读下来。没有任何意义嘛,你读不到那种跨越时代的空间穿越感也不会有那种直抵人心的那种全然陌生的他人心理的那种洞察感或者通灵感。举个例子,我读《浮生六记》往往能够体会到清代人那种闲适又安于现状的那种轻松感,而且他会写到自己狎妓的经历,很真实的感觉。但,本书不会,就感觉:哦!她今天去看这个,她明天去参观那个的感觉。
可能,就是真爱粉愿意去窥探喜欢作家的日常才会去欣赏这本书吧。不过,现代社会,直播文化让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热衷于窥探平常人生活细节这一行为,我觉得这可能也是这本书出版的原因吧。
云课堂(www.e-laoshi.com)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