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信息,云课堂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作文 > > 读后感 > 内容页

南京大屠杀的读后感600(关于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2022-12-23 15:07:50读后感访问手机版87

本文有云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2200字

前些天,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算是为了铭记历史吧,前几天,我开始在微信读书上看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有一些感触。我在南京读的大学,对南京的感情很深,多次去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时对那段历史更多的感受是屈辱愤怒、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要铭记历史、以及对日本人发自内心的抵触。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从更多角度来审视这场浩劫。首先,作者张纯如,很漂亮,她是美籍华裔,名校硕士毕业,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典型的白富美。她总共出版了三本书,分别是《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华人在美国》,广受好评,可以说是前途光明。《南京大屠杀》的英文原版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出版时,引起了西方主流世界很大反响,被纽约时报列为推荐读物,被评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可以说是张纯如让世界开始重新关注南京大屠杀。英文原版名是the rape of nanking,“rape”是强奸、掠夺的意思,我想张纯如使用“rape”一词,有更丰富的含义。南京大屠杀不是单纯的屠杀,而是涉及到对整个城市和人民在肉体和精神上进行了残暴的犯罪和掠夺;副标题是“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指出它是被整个世界遗忘的,犹太人大屠杀用的就是Holocaust这个词,张纯如用这个词是希望让南京大屠杀与犹太人大屠杀列入同等重要的人类记忆。可惜,张纯如对受难者所遭遇的痛苦感同身受、难以排遣,因阅读了大量有关血腥屠杀的文献和报告,而导致失眠、脱发、厌食。在写第四部作品,也是二战期间美军坦克营官兵在菲律宾巴丹半岛和日军作战的的生活时,因患上抑郁症而自杀去世,年仅36岁。可见战争的灾难是深远的,不仅给受害者和其家人带来苦难,也给接近真相的人带来痛苦。南京大屠杀是全体中国人心中的痛,周总理曾经说过:可以原谅,但不可以忘却。我们在80年后的今天,回头再去看当时的战争,可以思考的问题也有很多。张纯如在美国出生,生活优越,最终促使她去完成这样一件令人异常痛苦的写作,与她流淌的炎黄子孙的血液有关,也与她外公有关。她在本书中记录了一段故事,她外公是当时国民政府的记者,给国民党官员讲授哲学,当时她外婆正有孕在身,为避开日军轰炸,外公将外婆送往老家乡下,但回来南京后发现所有人都在忙着撤离南京。于是捎信给家人让他们立即前来一同离开。但当时兵荒马乱的,很多道路都被轰炸破坏了,当时也没有手机微信,甚至连电话都没了,联系不上。她外公在码头等待了4天,还是没有见到家人的身影。这让他陷入两难的残酷境地。要么乘坐下一艘也是最后一艘船离开,因为妻子和女儿也许并没有来与他会合;要么留下来,因为她们或许正在来的路上,但他知道南京很快就沦陷。绝望中,他对天高喊妻子的名字。然后,他听到了远方的应答。声音来自最后一艘正从远处靠近码头的小船,载着他的妻子、女儿。可以说,他们的重逢是个奇迹。然而,许多老百姓没有那么幸运,有钱有势有点关系的都离开了,剩下的很多都是贫困的老百姓和军人。他们留下来,等待的却是残忍的屠城。张纯如在本书第一章“通往南京之路”就抛出了一系列疑问:为什么当时日本士兵的行为完全脱离人类基本行为规范?为什么日本军官允许甚至鼓励这种失控行为?日本政府是怎样参与其中的?从当时日本国内情况来看,日本右派激进分子多为低官职的主张扩张的青年军官,渴望打破现状获取权力;而当时20世纪是日本经济快速的黄金岁月,一战期间日本通过对外提供军需品、纺织和钢铁等实现暴富,人们挥霍无度、纸醉金迷,但很快转而遇到经济危机,加上日本国内的天灾、人祸,急需通过军事扩张来转移国内矛盾。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军人从小在国内受到严格的武士道训练,高强度军事化管理,灌输军事思想,泯灭个人思维,进行肉体和精神上的凌辱。他们在训练中被称作废物,被要求向天皇效忠,可以随时献出自己的生命,就更不用说别人的生命了。进入中国后,他们突然拥有了掌控别人生死的权力,他们终于可以把过去几个月甚至一辈子所受的压抑以不可遏制的暴力形式爆发出来。而且,之前的淞沪会战国军的抵抗太顽强,日本也损失惨重,日本高层想借此复仇,并想通过对当时中国首都南京的屠城来震慑中国,以实现迅速灭亡中国的野心。当然,还有当时国民党内部对守不守南京的思想不统一,蒋介石用唐生智来守城,结果又不信任他,各自打着算盘,而淞沪会战结束后士气低落,新增的部队互不配合,蒋介石临阵通知撤退却变成了大溃败,堵塞的交通和混乱的秩序,就不知死了多少人。许多军人抢老百姓的衣服穿,混入平民之中,最后导致4天就丢掉了南京城。也许,正是由于军队的软弱,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南京大屠杀这个黑暗的事件中也闪现了人性的光辉。 张纯如为写这本书,做了大量的调查采访,期间,她还发现和促成了《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的面世,张艺谋的电影、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故事原型就来自魏特琳的日记,《拉贝日记》也被拍成电影,被认为是中国的《辛德拉名单》。当时一些西方人用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受难的中国人,他们有记者、学者、传教士、医生、商人和外交官,他们竭尽所能地保护妇幼、救助伤员。这些人并不是什么传奇人物,只是一些被卷入了不同境遇的普通人,但他们都是英雄,他们之中任何人的遭遇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历史并不是尘封于史书的王侯将相的故事,历史是有关活着和死去的每一个人的。

云课堂(www.e-laoshi.com)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