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信息,云课堂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高考 > > 复习指导 > 内容页

高考历史明、清史(鸦片战争以前)备考指导

2021-02-22 20:05:01复习指导访问手机版270

  清时期的内容在高考命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近十年高考中仅材料题和问答题就有近10道,至于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就更多了。命题意向多体现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特征及其与文化的联系,各类知识重复率高,考察视野开阔,中外联系较强。本单元应当是高考的重点。鉴于此,本单元在以后的高考中的比重不会降低。其中明清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统一的多民族的发展和巩固、明清对外关系和中西全方位的比较以及明清时期的文化是高考复习和考查的重点。

  时代特征

  明清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疆域,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空前巩固。这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时期,其间两朝初期虽都有过强盛局面,但并未改变整体衰落的总趋势,这种衰变突出表现在政治、经济、阶级矛盾、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诸方面。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农民战争发展到新阶段;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对外关系方面,虽进行了一系列反侵略斗争,但中外差距拉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失去了对外交往的主动权;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了文艺繁盛、科技停滞的双重时代特征。

  主干知识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改革赋役制度;经济发展的表现;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商业繁荣的表现;闭关锁国政策;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措施;台湾有关的史实;郑和下西洋;文化的特点、成就及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中西科技、思想的比较;西学东渐。

  知识整合及重点知识挖掘

  1.资本主义萌芽与哪些经济现象有关?造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明清时期,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

  3.清朝建立以前,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完成了两次重要的转变:一是收税的依据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财产为主;而是收税的形式从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转变。第一次发生在唐朝,第二次发生在什么朝代?简述产生这次转变的原因和影响。赋役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什么趋势。

  4.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5.早期西学东渐是中西文明交流的一个新阶段,为什么?产生什么积极影响?但西学东渐很快衰落下去,又有何消极影响?

  6.试以明末清初为例,概括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与同时期的西欧相比有何不足之处并扼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7.清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试从经济和思想方面概括其主要特征,并用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8.明清时期,在农业和农村出现什么新的经济现象?这些现象各产生什么影响?

  9.明清时期中外关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