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由云课堂小编为大家分享:碳循环的三种形式:生物和大气之间的循环、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交换、人类活动带来的碳循环。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生物碳循环的主要途径,希望大家喜欢!
碳循环的主要途径生物和大气之间的循环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再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循环一次约需20年。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交换二氧化碳可由大气进入海水,也可由海水进入大气。这种交换发生在气和水的界面处,由于风和波浪的作用而加强。这两个方向流动的二氧化碳量大致相等,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增多或减少,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也随之增多或减少。人类活动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1949年到1969年,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以及其他工业活动,二氧化碳的生成量估计每年增加4.8%。其结果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样就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可能导致气候异常。矿物燃料燃烧生成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有一小部分可被海水溶解,但海水中溶解态二氧化碳的增加又会引起海水中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的变化。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自然过程也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大气中存留时间很短,主要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所吸收,也可通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什么是碳循环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为有机体代谢的能源经呼吸作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约20年可完全更新一次。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碳储存于地壳岩石中,岩石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解后进入大气和海洋,同时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碳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控制了碳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沉积物和大气、生物圈及海洋之间的迁移。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1.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酶类分布在细胞膜内表面,有氧呼吸也在也在细胞膜上进行。光合细菌,光合作用的酶类也结合在细胞膜上,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2.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既可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3.在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仍属于生产者的能量。4.用植物茎尖和根尖培养不含病毒的植株。是因为病毒来不及感染。5.植物组织培养中所加的糖是蔗糖,细菌及动物细胞培养,一般用葡萄糖培养。6.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7.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8.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9.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10.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11.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12.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13.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14.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15.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16.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17.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18.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形态大小相同、来源不同的染色体才是同源染色体。19.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的细胞分裂过程一定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20.动物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21.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22.只有顶芽才能产生生长素、侧芽不能产生生长素。23.激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24.抗体、胰岛素等的分泌方式和神经递质的分泌方式是主动运输。25.浆细胞能识别抗原。26.激素、神经递质、mRNA发挥作用后不被分解。27.渴觉中枢、痛觉中枢在下丘脑。28.双子叶植物的根不具有顶端优势。29.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就能发生改变。30.半透膜就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31.原生质层、原生质体是同一个结构。32.赤道板就是细胞板。33.细胞器上也有糖蛋白。34.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受精卵、2~8细胞球期、生殖细胞)也有全能性;通常讲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云课堂(sxtgedu.net)专注教育信息,涵盖范文,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